top of page

來清邁感受生活

  • 作家相片: 洪孟秋
    洪孟秋
  • 2015年6月19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2014年平安夜,渴望獨處一陣子的我恰好碰上便宜機票,因緣際會下獨自搭上前往泰國清邁的廉價航空,開始這段為期一個月的旅居生活。抵達清邁的第一件事,便是走進古城尋找自己這個月的落腳處,目標是找到安全、簡單又平價的月租房,由於希望享受寧靜,以往旅行選擇的青年旅館反而不符合我此時的需求,我只是需要一個屬於我的時空,採光好、通風佳並附書桌便已足夠,而我也幸運地在數小時的走訪後順利入住於塔佩門(Tha Phae Gate)附近的旅館。


清邁生活期間,我有三分之一的白天都在咖啡館度過,觀察、閱讀、寫作、思考就幾乎是我所有的行動,旅行對我來說,不是另一種汲汲營營的追求,因此趕場跑景點人擠人不是我的選擇,來到這裡就只是希望遠離嘈雜,單純地過自己的生活。清邁的咖啡館,多數都如歐洲咖啡廳般有著開放的露天或半露天座位,或許是多年來受到各國旅人的拜訪與定居所潛移默化,也就逐漸成為清邁餐飲文化的特色。

這些坐落在樹蔭小巷或馬路旁的開放式環境,非常適合泰國冬季的晴朗天氣,一邊啜飲咖啡、品嘗美食,一邊觀看令人心曠神怡的藍天白雲、敏捷活潑的松鼠與鴿群,或來來往往的人車流動。可以讓我們和世界有更多的連結,卻又有屬於自己的自在空間;可以感受外面的人來人往,卻又保有自己的一方小天地;可以毫不起眼地隱身在人群中,卻仍維持自己追求獨處的渴望。


三年前的初來乍到,我便暗自想著清邁是如此適宜人居、適合生活,但真要說清邁的美麗之處何在,我卻無法給一個明確的定義或範圍。或許是遍佈古城的佛寺錯落,鐘聲與風鈴聲不絕於耳;或許是生氣蓬勃的花草樹木,鳥啼綠蔭讓人活在自然裡;或許是坐落街角的二手書店,邀請著一場短暫的心靈探險;或許是當地居民的友善微笑,不安與陌生轉為備受歡迎的溫暖;或許是安然閒適的來來去去,使整個城市飄散著一股「這才是生活」的美好氛圍。而相較各國都市的低廉物價,更讓來自四面八方的旅人能親身感受與體會,人生不用是苟延殘喘的生存,不該是馬不停蹄的追求,而可以只是悠閒自在、如其所是的生活。


清邁是泰國第二大城,也逐漸成為國際知名的旅遊城市,以台灣政府的慣有觀點來看,發展觀光總離不開都更、開發、商業化,但我卻能從當地人的生活習慣感受到,賺錢對他們而言雖為必要,卻非生活中最重要的目的。


清邁市政府1990年為保存古城遺跡,明定禁止興建高樓,使古城內至今仍保有韻味;咖啡館早上七八點就開始營業,多數皆於約莫傍晚五點關閉,即使突然有客人也不想再接新的生意,除非看在遠道而來的人情;百貨公司九點打烊,八點半便已經幾乎收拾完畢,站櫃人員都準備回家休息;夜市攤販大多價格平實,即使有差異也不會誇張喊價,或想對觀光客獅子大開口狂撈一筆。這讓我不禁反省,我們台灣人,甚至是整個華人文化,或許都把錢看得太重太大,然而,有時為了些蠅頭小利,卻可能失去更多的生活品質與幸福感。

「到底什麼才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?」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捫心自問,並且一問再問。


古人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許多泰國人傳承與實踐了祖先的生活智慧,時候到了工作,時候到了休息,對我來說,人本該這樣子生活。清邁的好在哪裡,我仍然無法具體說明與界定,但有時候,我們很難說得清哪裡好,卻覺得其他的都取代不了。

留言


HUNG MENG-CHIU © All rights reserved.

bottom of page